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学院品牌成果 -> 正文

智慧芯,匠心梦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5日 20:52  来源:   点击量:

芯片虽小,国之利器,中国正在饱受缺“芯”之痛!破解缺“芯”等卡脖子技术,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领域大力培养自立自强、拥有家国情怀的专业创新型人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这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启迪学生直面卡脖子问题并树立攻坚克难之心提供了天然的思政元素。为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我院结合学校农业特色,确立了“思芯片之殇,筑信息之基;启心之觉知,育时代新人”的德智并行的育人理念。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芯”出发,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不忘初心、科魂匠心、攻坚克难之心以及知农爱农之心的时代新人。

1.培养不忘初心、具有居安思危的时代新人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践行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生逢盛世,要居安思危,使学生认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将中国繁荣发展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担在自己肩上。

2.培养具有科魂匠心,兼备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的时代新人

信息类大学生要兼备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的灵魂,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则是“匠心”,是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科技伦理结合,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成为具有“科魂匠心”的信息化时代新人。

3.培养攻坚克难之心,具有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时代新人

引导学生踏实努力,不断保持奋发姿态,锤炼意志品质,树立攻坚克难之心,勇于攻克“卡脖子”难题。更要以当代青年的担当和自觉,勇立时代潮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4.培养知农爱农之心,兼具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时代新人

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是要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跨界思维和交叉融合发展的信息类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

二、怎样培养人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秉承“四心”教学理念,以“门门课程有思政”为目标,从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和研究生教育需求和侧重出发,结合各计算机课程特点,设计了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型。以“显式思政”和“隐式思政”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创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在营造氛围、激励斗志、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完成爱心、热心和信心的培养,正心、恒心和决心的树立,增强学生的匠心、慧心和内心,使学生勇于从新,敢于创新,励志革新。

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型

(一)通识课程思政育人通识课程面向全校计算机类课程,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在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素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相关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科研实践教学场景中,从启发型和榜样型案例库中引入一些前沿课题和我国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的外围课题,使学生清醒认识发展的局限性,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从励志案例中选择我国在各个知识模块取得的成就,讲授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励志型和榜样型案例库中选取典型科研学者的奋斗事迹和身边的老师、学友的励志故事,使学生树立仰望星空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

(三)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计算机实践类课程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援助外,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攻坚克难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决心,精雕细琢的匠心;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同时,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进问题式、案例式、榜样式教学,开展探究式、参与式、研讨式学习,把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以更自然多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强化课程育人实效。

(四)研究生思政教育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时间最久、交流互动最多,导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1)言传身教,自我表率。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导师自身的形象榜样作用,导师做到在学术方面始终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使研究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正确的规范行为和良好的品德意识。(2)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爱农兴农作为研究方向, 树立“科研人要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与学生一起攻坚克难,培养卓越人才。(3)思创融合,研用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与人生志向,从科研培养、工程训练等方面提升个人能力,以项目与比赛的形式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

三、培养了什么样的人

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锻炼了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生德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1)教师不断进取,育人先育己

学院教师建立了涵盖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完成了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0个,获批了课程思政优质课或示范课4门,获得多项教学团队与教学荣誉称号。

案例库

类型

思政案例素材名称

思政案例要点

思政教育元素

情怀型

圆周率π的计算发展史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领先欧洲800年

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情怀

计算技术发展——中国算盘

它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情怀

探究杨辉三角形的历史故事并打印杨辉三角形

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著名的《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帕斯卡的发现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

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情怀

励志型

计算机科学家王选与激光照排技术故事

挖掘科学家的科学精神,鼓励同学们向科学家王选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向榜样看齐

科学精神、爱国主义

阿里的云计算系统--飞天诞生的故事

展现科学精神,鼓励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克服困难,努力钻研。

科学精神、爱国主义

计算机科学家巴贝奇与差分机的故事

以巴贝奇与差分机故事,激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做学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上也要持之以恒,不成功不罢休

科学精神、思想品格

警示型

熊猫烧香病毒故事

以实际案例警示违反工程伦理,编写计算机病毒是违法的,会付出高额代价的

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素养

特洛伊木马故事

以实际案例警示违反工程伦理,编写计算机病毒是违法的,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素养

最危险的黑客加里·麦金农的故事

以加里·麦金农的网络入侵事件警示同学们,不要用所学知识去攻击计算机网络,去做违法的事情

工程伦理、职业道德素养

序号

教学团队或教学名师

获得荣誉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2

滕桂法

河北省教学名师

3

苑迎春

保定市三育人先进个人

4

刘永福

河北省师德标兵

5

王超

河北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6

刘博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7

何振学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8

刘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学生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研究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团队导师影响下,成果丰硕。硕士研究生武小倩同学踏实努力,攻坚克难,发表了一篇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文章,并通过申请考核被吉林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目前多名研究生勤奋刻苦,知农爱农,在智慧农业研究领域发表了多篇SCI二区学术论文。

本科生组建创新团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2018级本科生贾战晓和2019级马文静加入智能计算学习组,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撰写了高水平研究论文,已分别被保送到了西北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生们在拼搏进取、精益求精、大国工匠、合作协同精神感召下,参加了“互联网+” “挑战杯”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二类竞赛,获得部分奖励如下。

 

四、典型课程思政案例

《智慧农业导论》——缘起农机e+铸就智慧农业梦

(一)课程育人目标

《智慧农业导论》是全校研究生与本科一年级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发展智慧农业亟需既懂信息技术又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结合我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将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知农爱农的情怀、敬业精神、人文精神、职业操守等“思政元素”融入到研究生、本科的职业素质教育全过程。本课程以农机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到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主要讲授了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旨在向学生介绍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创新融合、形成智慧农业生态圈并加以应用,为培养智慧农业人才和推进智慧农业研究与应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人

(1)采用“大班授课、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紧密联系、倾心交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优秀成果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伟大创举和奉献精神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2)利用“问题导向”“时政案例”,引入科技发展前沿、实际生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和使命感,加深对本专业的学科认同,立志投身所学行业。

(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大赛,在大赛的参与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科技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参加大赛过程中对作品的不断打磨,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

(三)育人成果展示

本教学团队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国家、省市级等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数十项,其中滕桂法教授主持的“智慧农机”项目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等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该项目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奖银奖、河北省金奖。

本团队于2017年开展了研究生农业信息化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教学实践,于2018年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智慧农业导论课程教学,并于2021年出版了全国首部《智慧农业导论》教材。该教材已被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采用,累积销售 4 万余册,赵春江院士为本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

(四)思政教学特色与创新

(1)以研促教,知识活用:本课程改变过往“就专业而讲专业”的狭窄视角,将专业学习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结合起来,不是松散式地讲知识点,而是要讲清知识的体系,让知识应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停留在脑海中不变的教条。通过“一点点放大眼光”,让学生们在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过程中自主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训促新,能力提升:以能力培养为路径,将科研项目组织与重构为一个个训练项目,落实于本课程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摆脱过去那种只“练”不“思”,有“考”无“评”的状态,在挑战中真思考真创造,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树立学术研究的志趣与科技报国志向。

(3)思专创融合,价值重塑: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中彰显价值塑造之意蕴。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不断探索如何围绕知识点体现思政元素、如何进行创新训练。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提升能力的同时,在学生心中润物无声地生长出对于学术的志趣与科技报国的情怀。

关闭